1、制造时间差
很多人非常讨厌时间表,感觉备受束缚,会抵触复习。但考CPA没有时间表很难进行高效的学习。所以,大家仍然需要制定一张时间表,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表来。对于自制力差的在职考生,可以用制造时间差的方法督促自己。将自己的表调快十分钟至半个小时,按照时间表上的时间设置提醒。比如,将表调快半个小时,早晨6点闹钟响的时候,你可以拖延半个小时再起床,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拖延心理,也能按照计划的时间起床。(还想继续睡的,当我没说)
2、让时间表富有弹性
时间表不宜计划得过于细致,要给自己留出“多余时间”,好应对突发状况。超详细的计划表虽然好,但是一旦出现突发不得不解决的状况,时间表很容易被打乱。在计划表上给自己1个小时的“多余时间”,会让你的学习变得更有条理。
感到劳累、疲倦、厌烦或者是有其他突发状况时,可以利用这1小时的时间充分处理。比如多玩儿30分钟,多睡30分钟等等,给心理上一种满足感,就不会过于拖延复习。
3、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
注会考试具有一定的难度,并且很多都是在职考试,一边工作一边学习,学习时间不充分,顾得了工作顾不上学习,同时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,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,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心态,给自己树立一个可以战胜的目标。一年不行,用二年。
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零散时间的利用上,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益处。对于这些时间,我们完全可以嵌入一些学习内容,可以是记忆《经济法》或者是《财管》公式,看看自己平时总结的小错题本。
在职考生不像在校大学生、全职考生那样,拥有足够多的备考时间。所以在搭配考试科目时需要量力而行,一般一次性报考2-3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。科目的搭配建议从工作的实用性出发:
1、事务所发展方向
在事务所,会计和审计无疑是最为实用的科目了。对于备考时间较为充足的考生来说,可以再加上一门税法;
2、企业财务发展方向
在企业工作,会计和税法的知识是很必要的,首先能够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有一些基本了解,加上实务工作锻炼,短时间内对于企业会计或者出纳工作能很快上手。时间较为充足的考生建议再加上一门财务成本管理。这门课程对于今后往管理岗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会计是6科中难度比较高的科目,也是大家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的科目。吸收知识就是反复记忆的过程,每次学习后,把学习内容自己重新写一遍,然后找到写错或者遗漏的地方,重点放在思维上出现的误区,然后拍照存下来反复看。
审计最关键是理解,因为不理解的话看哪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。所以先对整体有一个大的框架,然后利于真题的优势去巩固,客观题中的每一个选项都要当做知识点去分析,而不是只求选出正确答案,这个过程就是反复理解,反复加深记忆的过程。
财管的公式记忆是很难的,而记住这些公式的唯一方法就是做题,通过反复的做题去让这些公式变成脑海中自然存在的东西。即使第一次不会做,动手做上两三次下来,再难的公式也能牢牢的刻在脑子里。
税法的特点是既有记忆又有计算,所以和审计一样需要理解性记忆,理解之后通过做题去巩固。机考算税还是比较难的,所以考生需要花时间在机考的训练上,对后期考场上的心态稳定有很大的帮助。
经济法重点是逻辑思考,经济法需要背很多知识点、内容,死记硬背并不是一个好方法,逻辑性记忆才是最优解。
战略框架很重要,记住重点和难点,在考前一段时间做几套题巩固下,考场上发挥没问题就可以了。
越努力越幸运,各位CPA在职考生,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