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校生何时开始备考CPA?
CPA的报名条件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,所以不建议一入学就开始准备,此时跟着学校课程打下扎实的会计基础最为重要。
理想的备考时间是在大三下学期,此时专业课程已经学习的差不多,有充足的时间备考CPA,基础好的同学建议自学注册会计师,基础差的同学建议报CPA培训班。
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CPA,距离第二年10月份的考试时间不算长,前期学习的知识点不至于遗忘。
在校生备考几科比较合适?
如果不继续读研究生,那么大学在校这段时间将成为注会备考最连续、最充裕的一个时期。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尽可能多的去准备考试科目,至少考过3门以上的科目,学习能力较强的考生则可以冲刺6门,很多一年过六科的考生都是本专业的刚刚毕业的学生。
CPA科目搭配怎么选?
因为注会有些科目之间的知识内容存在着关联,所以某几科一起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比如会计和审计、会计和税法以及财管和战略,所以建议搭配科目如下:
1.第一年报考三门
会计+审计+经济法、会计+审计+税法、会计+经济法+税法;
2.第一年报考四门
会计+审计+经济法+税法、会计+税法+财管+战略。
CPA学习顺序是怎样的?
在做好CPA备考学习计划的前提下,建议将要考的几科进行穿插式学习,比如上午学习一科下午学习一科,或者一周学习一科,中间再不时的进行回顾复习,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学习单一知识导致产生厌倦感。
注意事项:《会计》是注册会计师的基础,是所有科目中最优先学习的科目。《经济法》、《战略》等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可放在最后学习。所以在CPA备考过程中,《会计》、《财管》、《税法》建议在前期学习,《审计》、《经济法》、《战略》在后期学习,之后预留出一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(根据自己的水平决定时间长短)。
大学期间备考注册会计师,即使没有拿到全科证书,但是通过科目的成绩也能证明考生的专业水平及学习能力,这将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。另一方面,在校期间多考下几科也将大幅降低就业后一边工作一边考试的压力,可以让你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。